省治沙研究所在让沙区绿起来的同时让荒沙“生金”——探索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早在1959年,作为全国治沙试验、示范的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研究站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民勤县沙井子成立,开展以固沙造林为主的风沙灾害防治技术研究。1974年,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沙生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1980年,我省在治沙站和植物园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在民勤治沙难。
如何让荒沙生金,为沙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更难。治沙所的研究人员常年工作、生活在治沙一线,研究筛选出梭梭、沙拐枣、毛条等30多种优良防风固沙植物和防护林建设树种,并研究解决了樟子松、沙冬青、梭梭、新疆杨等20多种植物的育苗造林技术。与此同时,通过解决甘草、沙葱等一批荒漠经济植物的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缓解了当地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培育和带动了沙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民勤的薛百乡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风沙侵害严重。
每年3至5月起风的时候,就算待在家里,我们还是被空气里的沙尘呛得睡不着觉。薛百乡的一位村民说。如果说种树、治沙几乎成了民勤人永久的生活主题,那么住在沙尘暴策源地边上的薛百人更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村民李林回忆道:以前,一场风沙过后,院子里的沙子得用车拉,种地用的化肥、种子被风吹走,有时刚种活的树被风连根拔起刮走了。这几年,虽然每年春天还有大风,沙漠却没能逼近多少,还是我们种的梭梭起了大作用,我们的防沙林带基本上都种的梭梭。李林说。
民勤梭梭人工林的发展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开展梭梭引种、造林最早的地区。1956年,省治沙研究所的前身中科院治沙队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内蒙古、新疆引进梭梭开展育苗、造林试验,获得成功。梭梭是目前民勤沙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人工培育林,其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出适应沙区环境的生长优势,对维护民勤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治沙综合试验站研究院康周才介绍说。沙尘的起因是什么?怎么防范?什么植物在沙地上能种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治沙所研究人员常年研究的课题。面对防沙治沙的严峻形势,研究人员有时候一连数天奋战在野外,越是狂风呼啸,越是要坚持记录研究。
许多时候,研究人员在挖的地窝子和帐篷里住,晚上刮起风来,沙子能钻一被窝。远看像个挖煤的,近看像个放羊的,一问才是个栽树的。这是当地群众曾经对治沙所工作人员开得一个玩笑。然而,正是他们的坚持不懈,为风沙研究留下了完整而宝贵的资料。
治沙所自己建设了1.8万亩的防沙林带,这可是我们乡西北面的一道屏障啊。薛百乡乡长许建峰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治沙技术都是从治沙所学的。现在,乡上发展设施养殖,经济林果等产业,还得需要治沙所在技术上大力支持。
治沙所与当地各级政府合作,建立了民勤西沙窝、高台黑河北岸、安西北桥子等6处治沙或荒漠化综合防治样板。在这些样板的示范带动下,荒漠化防治技术在全省得以大面积推广,并辐射到了其他省(区)。
推广治沙造林面积5.2万公顷,治理沙害5.5万公顷,保护农田46万公顷。民勤沙生植物园是我国建立最早、最具有北方荒漠特色的沙旱生植物园,被誉为北方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建园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沙旱生植物的物种保存、引种驯化和栽培选育,为我国北方沙区固沙造林提供优良树种。
植物园副主任李昌龙介绍说。建园30多年来,民勤沙生植物园对我国北方沙漠地区的植物进行了广泛的引种栽培和驯化研究,先后引种栽培各类农防与沙旱生植物626种,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26种,保存着700种约10000余份的沙旱生植物标本和500种共2000余份的沙区动物标本。2012年,民勤沙生植物园科研人员又顺利完成了梭梭嫁接肉苁蓉试验成功。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民勤县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坚持谁经营、谁投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个人、联户、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将国有治沙生态林承包到户,大力发展沙产业。自2011年11月承包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在大滩乡老虎口、苏武乡圣井道、东湖镇正新沙窝、西渠镇白墩滩、土山子西等区域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2.5万亩。秋冬季节,只要走进青土湖防沙治沙现场,就能看到许多压麦草方格沙障的身影正在忙碌着。
农闲时就过来压沙,梭梭种得越多,风沙就会越小。正在压沙的一位村民说。
压麦草方格沙障是为了来年种植梭梭,这是为将来发展接种肉苁蓉产业打基础。治沙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治沙所还研究、开发了沙葱、沙米、甘草和野生花等旱区沙区主要植物资源。
传统的野沙葱,个头儿小、纤纤瘦瘦,味道苦涩。而经治沙所多年的培育后,长而粗壮,不仅能起到绿化固沙作用,还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肴。
2008年,大坝乡八一村村民叶长炼在网上看到沙葱的人工种植信息后,就直接跑到治沙所向研究人员请教。很快,在研究人员的无偿帮助下,叶长炼从最初的10个反季节沙葱大棚很快增加到了20个,收入最高时,一年超过了30万元。康周才说,研究所帮助当地通过治理经营、发展林下特禽养殖、种植中药材等沙产业,拓展新的增收致富渠道,调动全社会参与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达到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目前,民勤沙生植物园研发的新疆杨繁殖造林技术、梭梭育苗及固沙造林技术、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沙葱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等,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了大面积辐射推广,推广面积达到35万公顷,治理沙害21万公顷,保护农田310万公顷(记者陈泳)。
本文关键词:天博在线克罗地亚官网,天博在线克罗地亚官网最新版V7.24.568,天博在线克罗地亚官网(官方)APP下载安装IOS/登录入口/手机app
本文来源:天博在线克罗地亚官网-www.7q-ds.com